邢德印:积累、传承,在南医放飞梦想

2017-10-23

近期,团委办公室对我校优秀校友邢德印师兄进行了采访。邢德印师兄是我校92级校友,在国内获得博士学位后出国深造,通过了USMLE并获得证书。

邢德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病理系助理教授,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病理科主治医师,1999年自南开大学毕业获得医学学士及医学内科学硕士学位。


教育背景

1992年毕业于吉林省扶余县三岔河第一中学(现扶余市第一中学),以吉林省松原市理科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开大学医学院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1999年毕业获得医学学士及医学内科学硕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肿瘤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东昕教授。

2002毕业获得肿瘤学博士学位。

  

学术科研

2003年至2007年,在哈佛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及病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7年至2011继续在麻省理工学院(MIT)癌症中心从事研究工作,师从著名分子生物学家、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获得者Phillip Sharp教授。在博士后研究期间建立Brca1缺陷卵巢癌小鼠模型,并应用此模型进行靶向治疗的探索性工作。

迄今为止在国际杂志发表论文近30篇。

  

工作履历

2010通过美国职业医师考试(USMLE)并获得职业医师证书。

2011年至2014年在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附属医院完成病理住院医师(Residency)培训。

2014年至2016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及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接受妇科病理专科医师(Fellowship)培训,师从著名妇科病理学专家、世界卫生组织妇科肿瘤分类主编Robert Kurman教授。



所获荣誉

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北京市第六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

复旦大学谈家桢基金生命科学九源奖学金三等奖

美国卵巢癌研究基金会Program of Excellence Award

北美抗癌协会(AACR) Scholar-in-Training Award

美国国防部(DOD)Ovarian Cancer Research Program (OCRP) Institutional Training Award

The Marsha Rivkin 基金会 Scientific Scholar Award

哈佛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Fund for Medical Discovery (FMD) Award

  

2008 in Dr. Phil Sharp's lab at MIT

  

访谈记录

  

师兄当初为什么选择了学医?

邢师兄:我在1992年的时候被南开大学生物系录取,但是医学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专业。由于机缘巧合,我在入校之前即转入医学院。学医是比较辛苦的,而且这种辛苦可能不是一天或两天的事。所以我希望师弟师妹如果确立了医生为终身的职业目标,就要做好付出的准备。

那么师兄对于出国留学有什么建议呢?

邢师兄:我很幸运,在南开毕业之后,我能有机会在协和、哈佛、麻省理工、约翰霍普金斯这样的学校、医院和研究机构学习和工作。外面的世界不一定精彩,但确实很大。希望师弟师妹都有这样的机会学习和深造,拓宽视野,汲取知识。但是不管在哪里,南开始终是我最心系的地方。

此外,在谈及学校生活时,师兄还提到记忆最深刻的趣事就是和同学以及刘文老师一起在二教搬尸体,不过现在估计不用大伙搬了。

师兄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美国的医学制度么?

邢师兄:在美国的医学教育和培训制度中,所有的医学院学生都是先完成本科教育的大学生,医学院的入学考试竞争很激烈。医学院毕业后很多人都是在背负上学贷款的情况下继续做住院医的,工作也非常辛苦。住院医一般3到5年,不同的科目时间不一样。一般内科3年,外科5年。很多人之后都做专科(fellow)培训,整个医生的成长周期很长。

现在的师兄专业方向是什么?和大家分享一点职业规划的经验吧。

邢师兄:我现在是病理科主治医师,平时以临床为主,目前教学和科研任务相对少一点。科研和临床兼顾是我的目标。在大学里,一定要把自己的目标规划好。有的同学立志成为优秀的医生,这样可以在毕业后到专家名医下面读博士。有的同学喜欢基础研究,这样最好尽早接触实验室,并争取出国深造。拥有现在这么好的硬件和软件,师弟师妹们一定会非常出色。

您对师弟师妹有什么期待呢?

邢师兄:医学科学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它需要相对漫长的积累,需要底蕴,需要传承。我们医学院从无到有,三十年苦心孤诣,看今朝桃李满园,是几代南医人努力的结果。希望师弟师妹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设定一个目标,然后努力实现它。我们的医学院不是最好的,但你们是最优秀的。这个平台使我们获得知识,树立爱群之公德,掌握服务社会之能力,已经足够了。希望你们在南开练就坚硬的翅膀,然后飞到你们想飞到的高度。

从师兄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为走向更优秀的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我们走进南医的家庭,也将记住师兄恳切的话语,在学医、行医的路上走得更高更远,在南医放飞梦想。

采访:胡华宇

供稿:李雪瑞

排版:刘耀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