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方向
细胞自噬(Autophagy)的分子机理和生理功能
细胞自噬是一个在维持人类和其他真核生物的健康中起重要作用的高效的亚细胞降解途径。在这一途径中,废弃的或者受损的蛋白和细胞器被隔离进一种称作自噬体(Autophagosome)的特化双层膜囊泡,并在自噬体和溶酶体(Lysosome)融合后被降解。细胞自噬过程最初由Christian de Duve等人在六十年代初发现,在九十年初由Daniel J. Klionsky、Yoshinori Ohsumi等人率先用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模式生物展开分子遗传学研究。十多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在发育、免疫防御、细胞程序化死亡、抑制肿瘤发生和延缓衰老等过程中有重要功能。细胞自噬的分子机理的研究开展时间较短,大量重要的问题亟待探索,是一个充满发展机遇的领域。
本实验室的研究主要包括(1)利用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方法,寻找作用于自噬体形成过程的新基因,进一步揭示自噬体形成的分子机理,理清上游信号转导网络对细胞自噬的调节作用;(2)基于对细胞自噬分子机理与调控的了解,构建调节细胞自噬过程的遗传工具,完善测量细胞自噬过程活性的方法,将其与癌症等疾病模型整合形成完整的系统,研究细胞自噬在人类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探索通过干预细胞自噬减缓或治愈疾病的可行性。
荧光显微镜下观测的自噬体形成过程
首图为DIC图,显示酵母细胞轮廓,白色标尺长度为一微米。箭头指示跟踪一个大自噬体的形成过程,荧光信号来源于GFP-Atg8,时间单位为分钟。
2、 科研项目(2012年2月更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1285 (60万,2012-2015)
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一项2011CB910100 (140万,2011-2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1441 (30万,201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