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2025年度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2025-02-20

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开放基金(以下称“开放基金”)遵循“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围绕眼科学研究院科研创新发展方向,面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南开大学所属院系设立,重点支持眼科学及眼科学交叉学科相关领域的基础及应用研究。

秉承“更好推动眼科学医学领域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科整体水平和影响力”,在前期大量工作基础之上,继续深入凝练聚焦该领域的难点、热点和前沿问题。同时,为推动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鼓励跨学科研究团队在眼科学领域的交叉探索和深度融合,聚焦传统医学方法难以解决的挑战性问题,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和推广应用,现依据《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开放基金管理办法》拟定2025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一、总体目标

加强对眼科及视觉科学疾病的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全面提高眼科常见多发疾病的诊治水平,包括常见多发疾病的前沿基础性研究,常见多发疾病的早期筛查、干预技术及策略研究,常见多发疾病的临床诊疗关键技术及策略研究等。特别是在视觉科学与光学研究、生物组织工程与生物力学研究、人工智能与精准医疗研究、眼科遗传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等方向上寻求突破。

二、拟资助项目研究方向

1、聚焦“眼健康”国家战略引领下的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因素及干预策略研究

1)近视的危险因素与防控措施,通过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探讨导致近视发生和进展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等对近视发展的影响,以明确关键危险因素,从而指导近视防控策略。

2)近视的多组学研究,结合基因组学、蛋白组、转录组、表观遗传学、环境科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综合分析近视的发病机制与预防策略,推动近视精准预防和个性化干预方法的研发。

3)针对高度近视发生发展机制,开展相关临床及基础研究,为解析高度近视发病机制提供新维度,为实现多维度干预近视进展提供新靶点。

2、聚焦眼科生物组织工程与生物力学的研究与应用

1)继续深入探讨生物力学与疾病的关系,新的生物力学角度深入探究临床常见眼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及致病机理。明确与力学特性相关的青光眼、近视等疾病的发病因素。

2生物力学与其他学科的交互,如力材料学、力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探索眼科疾病机理和临床有效应用。开展眼组织的生理、病理过程以及疾病诊疗中的研究。

3)生物力学有限元模拟和仿真,建立精确的眼部生物力学模型,分析眼组织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分布,深入探究眼组织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力学行为,为眼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手术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手段。

4)结合人工智能、多模影像学等技术,创新开发能够无创、便捷测量和评估生物力学特性的方法。研究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特征,以预测和评估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

3、聚焦新型眼科生物材料相关基础研究与应用

新型眼科生物材料相关的基础及应用研究,通过对材料进行改性修饰或开发新材料,提升角膜接触镜、人工角膜、眼用药物递送系统等的物理及生物相容性或赋予其更多的功能性,为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眼底病等眼科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4、围绕重大眼科疾病的临床诊断和预后研究相关的人工智能模型构建与验证

1)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的重大发展,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大模型应用于眼科重大疾病的诊疗需求。开展临床数据智能化采集与治理、多模态数据融合关联、图像识别与分析、专用大模型预训练模型的构建验证等。

2)通过整合和分析眼科重大疾病的多源异构临床数据(如病历、影像、病理、基因组与蛋白质组学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码多维数据中与疾病诊疗相关的隐性信息,开发重大疾病智慧诊疗新策略,并开展临床有效性、特异性和适配性验证。

5、聚焦眼科基础研究,探讨常见和重大致盲眼病的机制机理及治疗策略

1)针对常见眼科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水平的致病机理研究,如青光眼、眼底病、白内障、病理性近视、斜弱视、视神经病变等疾病的发病机理,探索疾病的干预新靶点,建立个性化精准诊疗方案。为相关病变的预防、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2)常见眼科疾病的代谢特征分析及新型药物筛选与开发的基础应用研究,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代谢模式改变特征分析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等。

6、聚焦眼科高端诊疗设备研发与应用

1)针对角膜屈光手术,开展相关诊疗设备研发工作,探索角膜屈光手术切削对角膜面型、厚度等的影响机理,为人眼角膜的有限元分析建模、角膜屈光手术参数优化提供新的可行的技术手段。

2)研发基于全眼的光学相干弹性成像技术和相关设备。通过建立组织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变化与视觉矫正之间的相关模型,期望能够更加深入理解视觉矫正机制,对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3)开发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检测技术。包括静态应力分布测量方法及相应配套装置。实现以现有临床诊疗设备为基础的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测量样机的搭建。

7、鼓励自由探索,突破瓶颈的原创类研究与应用

突出借助交叉学科的技术方法,解决眼科领域瓶颈问题。专注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或国家在眼科临床应用和转化医学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申请人需要与研究院具有长期密切合作基础(如合作文章、专利等形式),具有一定的前期工作积累。所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或新方法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对该学科前沿领域将产生重要贡献或突破,需要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旨在培育或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为目标导向。

三、项目资助强度

研究方向1--6资助强度为10-20万元,研究方向7资助强度为20-40万元,研究周期均为2-3年。

四、申报人条件

1开放基金申请人,一般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需要提交由两位具有正高级职称人员签署项目推荐书),能独立承担研究任务,研究方向符合当年发布的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2、与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相关团队达成深度合作,或围绕基金项目研究方向具备一定工作基础的申报项目予以优先考虑。

3、每位申请人同年可申请开放基金项目总数为1项,项目存续期内,不可再次申请。

五、基金项目申请截止日期及结题要求

1开放基金申请截止日期:202531024:00,申请人请于截止日期前撰写附件1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开放基金申请书20250220.doc,以“单位+姓名+项目名称”命名申请书,发送PDF电子版至邮箱guoxingzhao@nankai.edu.cn,不需要纸质版。申请截止后30日内,研究院将组织相关学科专家进行评审,择优录取并公布评审结果;批准立项的项目从当年评审结果公布日起开始执行。

2 项目结题要求:应以“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或天津市眼科医院”为第一完成单位,在SCI收录期刊发表研究论文(中科院或JCR分区Q1Q2);应以南开大学为专利权人申请专利,数量均以任务合同书中约定为准,或按照任务合同书约定成果完成。

六、基金项目负责人权利及义务

1项目负责人或项目骨干应严格遵守科研诚信所有相关准则。围绕任务合同书约定的研究内容开展研究工作,发现任何学术不端行为,将中止资助,追回项目资金,由项目负责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2项目负责人需按《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开放基金任务合同书》要求按期完成研究内容和成果指标。

3、 项目负责人应按照项目计划提交《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开放基金中期进展报告》,研究院将组织专家对进展报告进行审查,对项目经费使用不合理或者未能按进度完成研究计划的项目,将终止资助,并视完成情况追回尚未使用的项目资金

4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不得擅自变更研究内容,如遇特殊情况,须报研究院批准后方可变更。项目负责人因不可抗力原因,无法继续开展研究工作的,将终止资助。

5项目负责人应在项目执行期限结束后的30个工作日内提交《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开放基金结项报告书》并附相关成果(包括但不限于论文、专著、专利、软件著作权、行业标准)和经费使用决算等相关材料;研究院将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

七、项目及经费管理

1研究院每年根据眼科学及相关学科发展趋势,在南开大学网站公布开放基金申请指南,并根据本年度经费预算、开放基金申请数量及水平调整资助数量。

2获得资助的申请人与研究院签署《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开放基金任务合同书》,明确项目研究内容、预期成果指标、著作权归属及资助金额。

3校内中标项目管理及经费使用参照《南开大学横向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执行;校外中标项目管理及经费使用参照本单位横向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4项目经费按年度拨付,首次拨付时间为基金项目批准后的30个工作日内,拨付金额为项目总经费的80%,项目通过年度考核后,所余20%经费将在30个工作日内拨付。

5、项目依照任务合同书约定的成果类型及数量进行验收考核;对完成情况优秀的项目,将进行滚动资助。


八、联系方式

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

赵国星

电话:13207558725

电子邮箱:guoxingzhao@nankai.edu.cn


南开大学医学院

张楠

电话:022-83662909

 

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

202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