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级本科新生二次选拔项目中,医学院面向全校招生眼视光医学专业15人、口腔医学专业15人、智能医学工程人才培养创新班20人。初试为学校统一组织的数学、英语笔试,复试为综合面试。二次选拔工作联系人:李老师邮箱:liyaq@nankai.edu.cn眼视光医学专业介绍2025.pdf口腔医学专业介绍2025.pdf智能医学工程创新班介绍2025.pdf
2025年8月22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承办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五五”规划教材暨全国高等学校新形态本科眼视光学专业第四轮规划教材编写会议在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顺利召开。国内多位顶尖眼科及屈光手术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屈光手术学》教材编写内容展开积极讨论。为了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发挥教材对新时代高素质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满足本科教育教学需求,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眼视光学专业人才,人民卫生出版社启动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五五”规划教材暨全国高等学校新形态本科眼视光学专业第四轮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其中,《屈光手术学》以南开大学王雁教授、温州医科大学胡亮教授作为主编,山东中医药大学毕宏生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赵少贞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周激波教授作为副主编,汇集了来自南开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四川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
8月15日至19日,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医学创新大赛暨2025“一带一路”国际医学竞赛总决赛在山东大学举办。该赛事原为“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本次为首度更名并升级为国家级A类赛事,规模与参与人数均创历史新高。来自全球20个国家、300余所高校的4.5万余名学生齐聚一堂。经过层层选拔,10个国家、200余所高校的820余支团队晋级总决赛,4000余名师生及200多位评审专家齐聚泉城。 经过初赛和复赛的层层选拔,南开大学医学院最终有两支参赛团队晋级总决赛并表现突出,双双荣获“金奖”,彰显了南开医学的强大实力与创新活力。 一切科学进步都离不开创新,医学更是如此。南开大学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学识、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卓越医学人才。此次获奖项目在基础医学、疾病机制、诊疗技术、药物研发及AI应用等多个领域实现突破,体现了南开医学守正创新、不懈耕耘的传统。 优异成绩依托于强有力的师资和系统化的培养机制。自赛事启动以来,医学院高度重视,在院领导关心与指导下,有序组织校赛选拔和多轮培训,邀请校内外专家全程指导,从创新凝练、方案设计到答辩技巧全
为加强国际医学交流与合作,探索医疗前沿发展与人才培养新模式,8月4日下午,南开大学医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与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罗西奥圣母医院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实训楼成功举办交流座谈会。本次座谈会旨在搭建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对话平台,促进三方在医学教育、临床研究、学科建设及医院管理等方面的深度交流与经验互鉴。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院长王凤梅、南开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段峰以及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罗西奥圣母医院教授Fernando De La Portilla分别率相关领域专家和管理团队出席了会议。座谈会上,三方代表首先介绍了各自机构的发展历史、优势学科、科研实力以及国际化战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重点分享了其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急危重症救治、器官移植等领域的突出成就和先进管理经验。南开大学医学院强调了其在基础医学研究、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以及推动医教研协同发展方面的成果与规划。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罗西奥圣母医院作为安达卢西亚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大学附属医院之一,则介绍了其在欧洲领先的医疗技术、多学科协作模式、临床研究转化以及移植中心经验。此次会议聚焦多个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就建立“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7月1日上午,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人事处处长温晓清一行到访医学院就医学学科人才培养和引育专题开展调研座谈。市卫健委人事处三级调研员王宁,南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人事处处长胡琳、战略规划办公室副主任杨臻陪同到访。校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尹刚,医建办主任黄毅、副主任王转运,医学院党委书记许萌、常务副院长杨爽、党委副书记孔祥悦,医建办、医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议由许萌主持。 温晓清详细介绍了市卫健委人事人才工作基本情况,以及与高校合作开展人才引育工作的有关规划和需求。黄毅、尹刚、胡琳分别就学校与第一附属医院合作共建进展、高端人才引育政策和合作开展情况、第一附属医院人才引进政策等进行了汇报和介绍。杨爽、孔祥悦介绍了医学生培养和就业的相关情况。 与会各方围绕搭建高层次医学复合人才培养平台、博士后工作站共建合作、学生高质量就业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探讨,就进一步开展医教融合、人才共育等达成共识。
6月18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的第十八届全球乳业大会上,由国际食品与饮料行业权威媒体FoodBev Media主办的“2025年世界乳品创新大奖”隆重揭晓。由南开大学-迈胜营养研究联合实验室(南开大学校企联合实验室)研发的“迈胜20克液体蛋白”产品从来自11个国家的40个多个乳业顶尖品牌中脱颖而出,荣膺 “最佳初创金奖”,这标志着南开大学校企联合实验室研发成果获得国际认可。全球乳业大会由全球食品饮料咨询机构是世界重量级乳业论坛之一,大会上颁发的世界乳品创新大奖,被誉为“全球乳业年度创新风向标”。每届大会期间,国际乳品联合会(IDF)、荷兰合作银行、凯度等国际专业机构,全球知名的乳企领袖、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分享最前沿的乳业创新成果,共商全球乳业发展,共议全球乳业合作。南开大学-迈胜营养研究联合实验室成立于2023年4月,由南开大学和蒙牛集团旗下专注于运动营养健康产品业务的子公司上海迈向胜利健康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建立。该联合实验室依托于南开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在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的研究优势,开展营养与健康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品牌迭代,目前已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加速
6月7日,“德仁杯”第五届天津市高等院校人体形态学绘图大赛颁奖仪式在河北工业大学红桥校区举行。南开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孔祥悦以及天津市解剖学学会副理事长、南开大学医学院党委委员漆智教授出席会议致辞并颁奖。在这次大赛中,南开大学医学院的师生团队喜获佳绩。备赛阶段,指导教师申天宇发挥其专业优势,从科学性和艺术性两个维度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人体结构的特征和功能,并鼓励学生在符合科学规范的基础上发挥艺术创造力。绘图作品涵盖了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专业章节,经过反复修改,最终提交了9幅高质量参赛作品,其中包括5幅传统手绘作品和4幅数字绘图作品。胡昊源获高校组一等奖;杨壹涵、刘美杉、辛思录获高校组二等奖;张润昊、范紫晴、张研获高校组三等奖;杨杜霖、王馨阅获高校组优秀奖。辛思录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在分享环节亮相,她聚焦创作背后的思考历程和实战积累的参赛经验,向与会嘉宾们进行了精彩分享。据悉,由天津市解剖学学会牵头举办的人体形态学绘图大赛已历经五载,成为了天津高校医学教育界一项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它不仅为莘莘学子搭建了一个展示才华、切磋技艺的宝贵平台,更为医学教育工作者探索“人
2025年6月7日,由南开大学医工融合骨科学研究所主办,南开大学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承办的“第一届髋膝联动生物力学与临床转化论坛”在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范孙楼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国内多位顶尖骨科临床专家及生物力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医工交叉·创新发展”主题,共商髋膝联动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与临床转化路径。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医工融合骨科学研究所所长、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所长张英泽,南开大学副校长方勇纯,南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部常务副部长金柏江,南开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杨爽,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第四医学中心张洪,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第四医学中心关节外科副主任罗殿中,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宋红,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第四医学中心程徽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本次会议。论坛开幕式由南开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段峰主持。方勇纯首先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了本次论坛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他指出,此次论坛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希望能以此为契机,与医院、科研机构及专家学者建立更为紧密、深入且持久的合作关系。展望未来,南开大学将继续支持医工交
6月5日,我院召开医学院大型仪器管理委员会启动会。该委员会由漆智教授任主任,王悦教授任副主任,委员由我院11个教研组和4个研究机构的代表组成。启动会上,医学院党委书记许萌发表致辞,强调了仪器设备在科研攻关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她指出,“大型仪器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将使我院的仪器设备管理更加规范化,并可有效整合资源,打破设备孤岛,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技术支撑。” 漆智则介绍了管理委员会的职责、管理内容及未来规划,表示将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进一步推动学院仪器设备的高效共享与规范化管理,助力教师科研成果的产出,促进学科的发展。与会的丛培芳副院长、段峰副院长、孔祥悦副书记和委员会的委员们共同探讨了委员会未来的工作方向和部分章程的修订细节,并提出了多项建设性意见,为学院大型仪器管理和优化运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弥胜利教授团队与院长王雁教授团队探讨眼生物力学与医工交叉新成果2025年4月14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弥胜利教授团队到访南开大学眼科研究院,就目前生物力学与眼科学的交叉领域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以及前沿方法手段进行了深度的交流讨论,探索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的眼科诊疗新技术,为推动眼健康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奠定基础,为后续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筑牢根基。本次交流聚焦生物力学、人工智能与眼科临床研究的热点。双方团队就进一步将生物力学与人工智能在眼科领域深入结合,整合双方现有的优势资源与研究成果,推动眼科医工交叉领域迈向新高度达成共识。计划在眼科医疗器械研发、眼科疾病的早期诊断技术、以及医工结合在眼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开展合作,推进相关研究成果的落实与转化。双方团队将以满足临床实际需求为核心目标,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共同为眼科领域的发展添砖加瓦。此次交流是南开大学眼科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为眼科医工结合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双方优势互补,紧密合作,借助前沿方法手段攻克眼科生物力学领域的难点,解决目前临床急需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有望在未来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为眼科领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