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南开大学新增2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我院临床医学专业获批“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一流专业是一流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的综合体现。2019年4月,教育部宣布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南开大学在完善专业建设规划、持续提升专业水平、发挥示范领跑作用等方面持续发力。医学院配合“新医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积极开展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的行动。此次临床医学专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对我院专业建设成果的高度肯定。 医学院现有临床医学(“5+3“一体化)、眼视光医学、口腔医学以及智能医学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于1989年开始招生,现有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在校生740余人。临床医学专业依托学科实力雄厚,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前1%的学科领域, 拥有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硕士、科学学位博士、专业学位硕士及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
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于2020年5月成立。研究院面向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国民营养大健康保障体系的战略需求,依托南开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优势,设立流行病和卫生统计学、传染病疫情预警预测与疾控策略评估、新发病原体与生物安全、营养与食品卫生、环境与健康、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6个重点研究方向,面向全球引进公共卫生与健康领域顶尖医学人才和团队,打造公共卫生和健康领域具有南开特色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因科研工作需要,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博士后若干名,欢迎感兴趣的研究人员于3月15日24:00前应聘。一、申请条件1. 申请者应为营养与食品卫生、食品营养、食品安全、预防医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传染病学、数据统计学、病原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生物安全等专业博士毕业生。2. 申请者应为博士毕业3年内的优秀博士毕业生,身心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1984年12月以后出生)。3. 申请者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职业道德、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科学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具备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具备成为学校专任教师的发展潜力。4.在相关领域期刊和会议上已发表高水平论
(通讯员:王雅辉 焦启龙)再过几日,便是辛丑年春节。当前,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我国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不断出现。南开大学医学院在京研究生积极响应北京市政府“在京过大年,非必要不出京”倡议号召,配合联合培养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学校学院防疫相关要求,全员留京就地过年。配合防疫政策需要,全员留京就地过年目前,南开大学医学院有近300名研究生在解放军总医院联合培养,这些学生中有被父母盼望着回家过年的“95后”“00后”,也有期待着与远在家乡的孩子团聚过节的“父母”。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同学们积极响应政府倡议,克服困难、坚决配合防疫政策要求,做到全员留京。“这是我第一次没在老家山东陪父母、妻儿过年,班里很多同学也是首次在外地过节。我们是学生,更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要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博士研究生宋泽龙谈道,“我们是南开的孩子,身上有着南开的烙印,要做“允公允能”的医学生。” 在特殊阶段,学生家长为就地过节投出“赞成票”,硕士生吕兴萍提到:“今年在外地过年,家人虽然很牵挂,但也表示理解,妈妈说我们全家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不给国家添乱。”心安处即是故乡,留京同学们积极乐观的
(通讯员 彭茜 摄影 王艳凤)鼻咽拭子采集是核酸检测的关键步骤。为应对新冠疫情突发,做到有备无患,近日,天津市卫健委组织基层医务工作者统一进行了“鼻咽拭子采集培训考核”。此次集训工作,借助于南开大学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验中心自主研发的“呼吸道分泌物采样训练仿真模型”,南开大学再次为天津市疫情防控贡献了南开力量。 该“呼吸道分泌物采样训练仿真模型”为南开大学设备处资助的校级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优秀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授权天津瀚海星云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专利技术的成果转化。该模型内部联合应用多种传感器,能够精确探测拭子棒的位置、力度、时长等信息,通过实体模型与计算机在线训练平台相结合,能够为操作者提供诸如图形、文字、声音、动画、力回馈等全方位立体的操作演示反馈,有助于科学评价、指导以及纠正鼻咽拭子的采样操作。 医务工作者采集受试者鼻拭子、咽拭子的操作,是最容易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操作之一。另外,如果采集动作不规范,也可能造成检测结果“假阴性”,从而影响医务人员对受试者的病情判断,进而造成疫情传播。在此次集训过程中,有接受培训人员表示:“鼻咽拭子采集是核酸检测中最关键、也是最危险
(通讯员张思一)为进一步加强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建设,促进产教融合,创新新医科人才培养模式,1月20日,医学院一行赴中软国际天津分公司产业人才基地参观走访,并与中软国际签署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国家级金课校企联合研发合作协议。中软国际天津分公司总经理王占云,中软国际教育集团卓越研究院副院长阎赫,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许萌,专业教师刘寅、刘畅、刘艳华以及辅导员张思一等参与活动。医学院一行首先对公司产业人才实训基地的实训场地、配套软硬件环境以及学生食宿场所进行了参观,并详细了解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与全国高校合作的发展历程及成果荣誉。随后,双方共同签署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国家级金课建设校企合作协议,并开展座谈交流。座谈主要围绕课程共研开发、校外产业人才实践基地建设、教育资源拓展、以及新医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行探讨规划。双方明确将依托华为云智能基座,以中软国际医疗行业智能化数字平台及行业典型应用项目为支撑,融合南开大学医学专业领域知识体系的医工交叉融合课程建设思路来设计研发课程。同时将以此为契机,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医+工”新医科产教融合发展,力争成为全国高校智能医学专业建设标杆。双方还就以医学行
(通讯员:郭昕悦)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全员育人工作,1月19日,医学院举行2020年度班导师工作总结交流会,推动育人工作进一步落实落细。学院党委书记高海燕、副书记兼副院长许萌,全体班导师和辅导员参加会议。许萌向班导师汇报了2020年学院学生在校内外各级各类评优、比赛中斩获的奖项,并就全年班导师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了梳理总结,对班导师在学业指导、心理疏导、需求调研、职业规划等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示感谢,特别是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班导师积极主动与学生交流,对同学们的线上学习和科学防疫予以有效指导,帮助同学们坚定信心、凝聚力量给予了肯定。班导师就工作举措与经验、存在问题和未来规划等开展深入交流,围绕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对落实育人工作、创新育人方法提出意见建议。高海燕就如何做好三全育人工作提出要求,他强调,班导师要提高思想认识,推动措施落地,筑牢底线思维。思想政治工作是学院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全体教师的本职工作和应尽职责,专业教师、班导师和辅导员应把育人作为学院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课程思政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形成并不断完善合力育人、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据悉,班导师工作制
(通讯员 王雅辉)2021年1月15日,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许萌,辅导员孔祥悦、王雅辉一行前往解放军总医院面向在京研究生开展寒假前防疫安全教育工作。硕博研究生党员、班级骨干参加。孔祥悦向同学们传达了学校和学院寒假期间防疫管理要求,并强调实习期间务必严格遵守解放军总医院的假期安排以及相关防疫管理规定,做到非必要不出境,非必要不跨省移动,不去中高风险地区。如必须移动要提前向导师、医院以及医学院申请报备,经审批同意后方可移动。许萌强调,寒假将至,在全国各地相继出现散发疫情形势下,做好个人防护、配合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仍是当前首要任务。党员、班级骨干要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严格执行防疫规定、扎实开展实习科研工作,及时传达医院、学校学院相关要求,关注并掌握同学们的思想状况、心理状态、存在的各类问题和困难,及时上报学院,协调解决落实好各项工作。许萌鼓励同学们要明确自身主责主业,珍惜把握医院的学习资源和平台,锻炼过硬专业本领,实现职业梦想。在开展防疫安全教育前,医学院一行与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院长黄建军、副院长孟凡东及相关管理人员就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硕博研究生前往解放军总医院学习以及防疫要求等事项
近日,经由唐立新教育发展基金评审委员会审核公布、学校公示等环节,我院刘寅副教授荣获唐立新优秀教师奖。 2019年百年校庆之际,南开大学正式进入唐立新教育发展基金高校资助行列。2020年唐立新教育发展基金评审委员会委托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和教师发展中心在全校发布评选通知和要求,通过个人自荐和单位推荐的方式,最终将符合评选要求的候选人名单提供至唐立新教育发展基金评审委员会,由其确定最终获奖名单。 “唐立新教育发展基金”由著名企业家、慈善家、新尚集团董事长唐立新先生2006年设立,资助范围已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十余所一流高校。该基金资助项目分为四部分:唐立新优秀学生教育发展基金、唐立新优秀教师教育发展基金、唐立新综合素质发展基金、唐立新文艺基金项目。截至目前,全国共奖励优秀学生6000名,优秀教师4000名。
报告会信息:主办单位: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天津公共卫生与健康联合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时间:2021年1月6日(周三) 15:00 -16:30地点:南开大学津南校区综合业务东楼114报告厅(一)领导会见及致辞时间内容主持人15:00 –15:10南开大学校领导会见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朱凤才教授徐建国院士15:10– 15:15南开大学校领导为朱凤才教授颁发南开公共卫生讲堂纪念证书(二)学术报告时间题目报告人主持人15:15 –16:15新冠疫苗三期临床数据解读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朱凤才教授徐建国 院士16:15 –16:30提问环节师生听众对报告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提问朱凤才教授简介:朱凤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疫苗临床研究分会主委,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委,WHO新冠疫苗优先次序评审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待遇,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先后获得国家人事部、卫计委和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
(通讯员:郭昕悦)为加强机关与基层学院联系,切实解决学院实际问题,提高管理服务工作水平,12月29日下午,战略发展部来我院进行对接联络,与医学院第四学生党支部深入交流。战略发展部部长王世恒、医学院党委书记高海燕出席座谈会,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许萌主持。高海燕首先带领大家回顾了医学院服务国家健康战略需求,积极推进校院合作,实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系列举措,指出在医学学科大发展的背景下,推动战略发展部与学院进行共建交流,对于医学学科发展和医学生成长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王世恒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审议通过的规划《建议》,着重强调了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重要历史意义,聚焦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对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进行讲解。王世恒认为,南开医学院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良好的传统,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结合“4211”卓越南开行动计划,南开医学将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校院合作等领域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走出一条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发展的新道路。随后,王世恒就学生党员代表提出的双一流学科建设、对基础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