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陈赜)近日,国际科学理事会中国委员会(以下简称“ISC-CHINA”)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选举产生了首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及委员。医学院教授王硕当选为首届ISC-CHINA委员。本次会议由吴国雄院士和ISC-CHINA首届主席李静海院士主持,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束为出席并讲话。ISC-CHINA委员和相关学会代表等共计40余人参加了会议。国际科学理事会(ISC)由原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和原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于2018年7月正式合并组成,是目前科学界最具权威的非政府国际组织,也是中国科协代表我国加入的最重要的国际科学组织。为组织、协调和推动国内有关机构和专家参与和开展与该组织相关的活动,中国科协于1997年成立国际科学理事会中国委员会(ICSU-CHINA)并于2018年正式更名为ISC-CHINA。2018年,王硕教授代表中国当选国际食品科学技术联盟(IUFoST)全球6名执委之一。国际食品科学技术联盟(IUFoST)是世界公认的各国食品科学技术协会的国际联合组织,中国于1984年加入该联盟,中国学者在国际科学界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4月12日-13日,南开大学国际人才论坛-医学院分论坛于八里台校区医学国际协同创新中心举行。来自海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所的5名青年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分论坛由南开大学医学院院长向荣教授主持。向荣院长表示,南开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理并重的高校。介绍了医学院学科发展、教育教学、人事人才等方面的情况。他强调,人才质量决定学院的发展,学院正处于大力发展之时,非常欢迎海内外优秀人才加入南开大学医学院。学术报告环节,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香港大学、奥地利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和扬州大学的学者,围绕遗传学、流行病学、细胞生物学、食品科学等领域,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此外,与会学者还参观了南开大学百年校史主题展,思源堂、范曾画室,医学院仪器平台等。
清明节期间,由天津市红十字会等单位举办的“奉献者生命礼赞·红十字清明追思”2019清明缅怀纪念活动在蓟县生命纪念公园举行,今年活动的主题是:生命如花·向阳而生。南开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倪虹和多名学生代表参加活动,缅怀为医学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遗体捐献和器官捐献者,寄托哀思,表达敬意。当天上午,来自市红十字会、相关政府部门、医学院校、医院、捐献者家属及志愿者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200余人参加活动,现场庄严肃穆。遗体捐献者家属代表和志愿者代表先后发言,深情回忆捐献者的事迹,用自身言行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红十字志愿服务中。参加活动人员书写心愿,以天堂邮筒投递明信片的形式寄托哀思。来自三所医学院的同学们动情朗诵了诗歌《致敬大体老师》和《生命的礼物》。主持人逐一诵读2018年人体器官和遗体捐献者的名字,与会人员向捐献者深深鞠躬、献花致敬。生命如花,向阳而生,正是有他们的奉献,才使医学生通向医学殿堂的道路更加坚实,才使苦苦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迎来生命的重新绽放。他们是社会新风的先行者,是人生路上的别样英雄。医学院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张小燕说“追忆奉献、大爱永留,生命的延续与传承,总是如此的动人。那些捐献器官
4月3日,南开大学医学院在思源堂举办了招生宣传动员培训会。会议由医学院院长向荣主持,医学院党委书记高海燕,副院长谭小月、张艳以及将参与招生工作的医学院教职工40多人参加会议。向荣解读了今年南开大学招生政策变化,并对当前医学院招生形势进行了分析。他强调,招生工作关系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他要求全体教职工从上到下形成合力,积极主动参与招生,同舟共济做好今年的招生工作。向荣对招生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从南开大学简介,医学院概况和医学院学生培养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要求各地区招生组对当地招生政策、志愿填报、录取流程等要清楚明了。要求招生组对于考生和家长关心的教学、科研、就业相关问题进行梳理,突出优势,争取更多的优质生源加入。与会教职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现在学校和学院整体招生形势,纷纷表示要为完成今年的招生任务而努力奋斗。医学院2019年度招生宣传工作目前已全面启动,学院即将派出招生队伍前往各地开展工作。学校和学院也将全力做好组织协调,确保招生宣传咨询工作顺利进行。
(通讯员李君洋)4月2日,医学院“杏林芳华”校友论坛在八里台校区医学国际协同创新中心报告厅举行。1992级校友邢德印受邀以“典型妇科病理病例的探究与分析”为题展开讲座。2015、2016级临床专业本科生及部分教师研究生参加了讲座,整个报告厅座无虚席。邢德印1999年从南开大学医学院毕业后,曾先后赴中科院肿瘤医院、哈佛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MGH)病理系以及麻省理工学院(MIT)癌症中心深造从事研究工作,目前担任约翰霍普金斯医院(JHH)病理学和肿瘤学副教授,约翰霍普金斯医院GYNPathologyIn-HouseService副主任,妇科病理专家会诊组成员,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国际远程病理会诊负责人。邢德印以自己在实际临床中遇到的会诊疑难特殊病例为主线,介绍了几例妇科肿瘤病例,讲述了自己的临床工作状态、诊疗思路以及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的医学思维。很多看似简单的临床病例,其背后都隐藏着“玄机”。一例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44岁妇女经详细检查发现卵巢上同时有三种完全不同的肿瘤,一例有家族史的多发子宫肌瘤的妇女经详细的病理检查和临床综合考虑,最终诊断为胚系来源的延胡索酸水合酶缺失(HLRCCsyndro
据“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相关规定及实施细则等文件要求,现将我校2019年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申报与评审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条件“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遴选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申报人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的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具有良好的品行,且符合以下条件:1.申报人应已取得博士学位,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者知名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理工科申报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1979年1月1日后出生)。2.申报人应具备突出的学术发展潜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能够承担高质量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立足前沿的学术发展规划,有能力组建富有竞争力的学术团队,并根据国家发展急需和学术前沿设立实施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的研究项目。3.身体健康,勇于创新,德才兼备,学风端正,治学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组织能力。4.申报人的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应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申报人的学术研究水平应居于相关学科领域同年龄段学者前列,已经取得高水平标志性学术成果;拟开展研究项目已有一定基础,具
3月28日,教育部公布2018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结果,医学院基础医学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的“临床样本病原微生物检测虚拟仿真实验”获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医学院微生物学刘寅副教授为项目负责人。该项目依托医学院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创新“沉浸式”、“交互式”的实验教学课程,为“新医科”培养卓越医师助力。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召开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淘汰“水课”,建设五大类型“金课”,包括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即国家级虚拟仿真“金课”。该项工作的开展旨在推动高校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泛在化实验教学新模式,形成专业布局合理、教学效果优良、开放共享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实验教学项目示范新体系,支撑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通过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破解高等学校实验、实习、实训中的老大难问题,解决原先“做不到”、“做不好”、“做不了”、“做不上”的问题。针对医学类学科,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做到紧跟医学发展趋势,将前沿技
3月28日,教育部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我院申报的“眼视光医学”专业获批。“眼视光医学”专业是以保护人眼视觉健康为主要内容的理、工、医结合的专业,是以眼科学和视光学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生理光学、应用光学、生物医学工程等知识构成的一门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交叉学科。南开大学医学院将与南开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美国太平洋大学三方共建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培养国际化的眼视光医学高端专业人才,为南开医学的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通讯员袁梦慈袁震)3月15日,医学院首场“杏林芳华”校友讲坛在津南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小音乐厅举行。1989级校友、南开大学医学校友会会长、天津市肿瘤医院高级病区科主任潘源教授受邀作了“高度与温度—论一个外科医生的养成”主题报告。2017级、2018级近300名同学参加了讲坛。潘源是国内著名胃肠外科专家,也是医学院建院以来的第一届毕业生。他从自我经历、现代外科与肿瘤外科、外科医生的奋斗与挣扎、外科医生的自我修养四个主要方面进行了报告,用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与热烈讨论。讲座后,潘源教授与现场师弟师妹进行了亲切交流互动,解答了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和困惑,并接受了学院院史编辑工作组学生记者访谈。同学们纷纷表示,聆听了大师兄的讲座,使他们对肿瘤外科理论和临床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也对大学生活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师兄的讲授带给了他们不负韶光、笃学力行的动力。据悉,“杏林芳华”校友讲坛是医学院师生校友迎接建院30周年暨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由学院和医学校友会共同举办,从本年度开始,每年邀请行业中颇具建树的校友举办15-20场高质量讲座。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重要讲话精神,3月14日,医学院2019年春季“形势与政策课”在津南校区开讲,医学院党委书记高海燕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医学院驻津南校区全体本科生参加。高海燕带领同学们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南开大学的多次重要指示、批示和“回信”精神。他分享了总书记视察南开时的场景,传达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使同学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总书记对南开的重视与关心,为自己作为一名南开人而感到幸福、自豪。高海燕指出,总书记充分肯定了百年南开的办学方向、理念、特色和成果,特别肯定了南开的爱国奋斗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高校立德树人指明了方向,也对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总书记也对学校“双一流”建设寄予了厚望,寄语南开师生把个人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结合起来,并为之不懈奋斗。高海燕介绍了南开医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和医学院的发展历程,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催人奋进。之后高海燕又给同学们介绍了医学院的最新发展动态,鼓励大家坚定理想信念,刻苦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课程最后,高海燕以《南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