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DCs)分泌的细胞外囊泡(DEVs)作为DCs疫苗的替代物已进入临床I期和II期试验,显示出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然而由于复杂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免疫抗原呈递不足以及DEVs在患者体内动态不明等原因,其对肿瘤的免疫疗效有限。以DEVs为基础的免疫治疗与放疗、化疗和光动力治疗等手段相结合产生的协同增效作用将为DEVs的临床治疗提供全新有效的途径,有望解决限制DEVs临床应用的关键问题。近日,南开大学医学院王悦冰副教授课题组在利用DEVs免疫治疗肿瘤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首次以DCs作为生物反应器,高效合成兼具细胞外囊泡和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的仿生纳米颗粒(DEV-AIE)。该纳米囊泡既能实时、高效示踪DEVs在小鼠肿瘤模型中的动态变化,同时可进行免疫协同光动力治疗,表现出良好的肿瘤抑制和肿瘤干细胞(CSCs)杀伤能力,解决了DEVs免疫原性低和体外提取产率低等问题,相关研究成果以“Biosynthetic Dendritic Cell-Exocytosed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Nanoparticles for Synergistic
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吴军辉 摄影 宗琪琪)7月19日,南开大学舒东助学、奖教基金捐赠签约仪式在八里台校区海冰楼举行。常务副校长许京军、校党委副书记牛文利,我校1988级企业管理专业本科校友、广东中显律师事务所创始人舒东,舒东校友在校期间辅导员、医学院退休教师赵金芳出席捐赠签约仪式。 许京军、舒东代表双方在捐赠协议书上签字,牛文利向舒东致送捐赠证书和捐赠纪念牌。 舒东校友感念母校培养和恩师教导,特在本科毕业30周年之际,向母校南开大学捐赠人民币500万元,设立“舒东助学、奖教基金”,用以资助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全日制本科生,奖励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育人贡献突出的在职教职工。计划每年资助10名学生(全校范围内评选),每人5000元;每年奖励教职工3人,其中优秀辅导员1名,医学院、商学院优秀教职工各1名,每人5万元。捐赠款项由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负责管理运作、推进执行。 许京军代表学校向舒东校友慷慨捐赠、反哺母校的善举表示感谢。他说,舒东校友读书期间品学兼优、热心学生工作,曾任班级学习委员、班长、管理学系学生会常务副主席。还多次在《南开周报》《南开人》报刊发表文章,感悟南开精神,描绘校园
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南开大学新增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我院口腔医学、智能医学工程、眼视光医学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至此,我院四个本科专业全部获认定为国家级或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员加入一流专业建设行列。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以及“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等系列文件,并于2019年启动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计划在2019-2021年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旨在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我院临床医学专业2020年度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此次口腔医学、智能医学工程、眼视光医学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标志着学院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后,学院将继续扎实推进教学改革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将服务生命全周期、以健康促进为中心的新医学模式贯彻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推进新时代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南开新闻网讯(记者乔仁铭摄影宗琪琪)6月13日,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有限公司向南开大学捐赠3000万元,设立“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发展基金”,用于支持研究院发展建设。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天津市科技局党委书记毛劲松、副局长梅志红,南开大学副校长王磊、陈军,天津市眼科医院党委书记王春革、院长王雁、视光中心主任李丽华在八里台校区海冰楼出席捐赠仪式。仪式由王磊主持。 2021年10月19日,由南开大学和天津市眼科医院合作共建的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揭牌成立。研究院旨在依托南开大学基础研究方面的学科、人才、平台优势,结合眼科医院多年积淀的“医、教、研、防”成果,通过搭建一流眼科与视觉科学高水平研究平台,逐步建设以产出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的校、院创新研究体系。 此次捐赠意在推进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的发展,聚集国内外一流专家团队,提升医学及医理结合、医工结合学科发展水平,为我国眼科学以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捐赠仪式上,王春革向曹雪涛递送捐赠支票,曹雪涛向王春革颁发捐赠证书,陈军向李丽华颁发捐赠纪念牌。 王雁在致辞中说,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自
6月9日,医学院通过腾讯会议方式举办了本学期第四次形势与政策课,邀请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石培华教授主讲“加快推进‘医学+旅游’深度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石培华教授以文旅视角下中华文明演进“十风”和诸子百家的旅游思想作为开场,讲述旅游发展趋势特点,讲解加快推进“医学+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石教授重点讲述了“医学+旅游”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的体系和内容,并为同学们介绍了南开大学目前在该领域开展的新探索,并为同学们解读了国家推进“医学+旅游”的相关政策与规划,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如何使疫情防控与旅游发展齐头并进,已成为国家和人民的迫切追求。最后,他介绍了南开大学推进“医学+旅游”的优势,并展望了这一交叉领域的发展前景。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对“医学+旅游”这一交叉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次课程收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新冠疫情背景下,南开大学创新推进医学+旅游,医学院与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合作,申报建设国家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把医学+旅游作为特色学科方向之一,推进国家应急救援示范校建设把旅游医学救援作为特色模块。
6月9日,校长曹雪涛在津南校区综合业务西楼报告厅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事业的百年求索与展望——兼谈高校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为题,向医学院、历史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学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医学院党委书记高海燕出席,医学院学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学习。 课上,曹雪涛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事业的历史回望”“党百年追寻科技自立自强的宝贵经验”“高校助力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举措”等三个方面,与同学们一起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科技事业从自力更生、到自主创新、再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百年求索奋进的伟大征程,总结其中的宝贵经验,同时站在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起点上,与大家分享自己多年从事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的感悟与心得。 曹雪涛从“1921至1949年”“1949至1978年”“1978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至今”四个时期,全面梳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事业的历史进程。 曹雪涛指出,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治理体系与治理
5月24日,南开大学医学院2018级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学位论文答辩会成功举行。答辩评审专家小组成员、本科生教学相关负责老师、相关学科导师,以及2018级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的全体15名本科生参加了本次答辩会。本次答辩会由医学院统一组织和实施,成立答辩评审专家小组,制定评分标准与细则。答辩会采取线上与线下答辩相结合的方式。本次答辩会由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沈文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南开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谭小月教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夏爽教授、南开大学医学院刘畅副教授、南开大学医学院朴永俊副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答辩会上,同学们向评委展示了自己的毕业设计成果。答辩专家就毕业课题的关键问题、与问题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等方面进行提问,对同学们的毕业设计成果表示了高度肯定。经过答辩委员会的综合评审及投票表决。最终,南开大学全国首批智能医学工程专业15位同学全票通过答辩,答辩委员会建议学术委员会,对薛淏源、金钰、赵子雨、李翀、慕振墺、李文硕、尹瀛寰、沈纪辰、迪力木拉提·阿力木、商嘉文、赵旭、张雯、张莹睿、许靖云、樊旭波以上15位同学,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沈文认为,作为全国首批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同
我院举行眼视光医学专业本科生白袍授予暨南开大学眼科医院奖学金颁发仪式(通讯员:张馨元)5月12日下午,我院眼视光医学专业2022年度本科生白袍授予暨奖学金颁发仪式在南开大学眼科医院四楼报告厅举行。医学院党委书记高海燕、副院长张艳及教师代表,眼科医院党委书记王春革、院长王雁、院领导班子成员以及部分医生代表出席仪式。在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医学院与眼科医院举行眼视光医学专业本科生白袍授予暨奖学金颁发仪式,旨在激励眼视光医学专业学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为眼视光医学事业贡献力量。仪式上,高海燕书记代表医学院为学生们颁发奖学金,并发表讲话。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注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2018年专门做出重要指示,号召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多年来,南开大学医学院与眼科医院密切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书写了综合性大学与附属医院医教研协同合作的佳话。高书记指出视光专业是大有可为的,希望每一位同学为更多的眼疾患者带来光明。王春革书记与王雁院长为学生颁发奖学金并发表讲话。他们指出,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眼视光医学专业的发展,眼科医院不断增强与南开
3月26日,医学院副院长张艳走进医学院大楼自习室以及部分学生宿舍,亲切慰问津南校区在校生,为同学们送上春日的第一束鲜花。在本科生宿舍,张艳询问了同学们近期生活学习情况,重点关注自1月起留校同学现存的困难,结合自身经历鼓励大家培养积极心态、保持健康习惯,定期与家人及老师联系沟通。随后,张艳走进医学院大楼自习室,与食品科学与健康重点实验室的硕博研究生开展亲切交谈,了解实验室同学所思所需,鼓励同学们珍惜青春时光,树立良好心态,把握时间全方位提升自己,如遇到困难可及时向学院反馈。据悉,在疫情防控的特殊阶段,医学院相关领导、老师入驻八里台、津南两校区,与同学们同心同力,共克时艰。春光已来,相信疫情终会退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