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洲著名“Expertscape”机构公布了2022年最新的“全球激光角膜手术专家”国际排名,我国知名屈光手术专家,天津市眼科医院、南开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院长王雁教授在全球6000多名角膜激光手术领域的专家中排名第6名。此外,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教授位列第8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王勤美教授跻身前35名。以王雁教授带领的南开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在此次排名中全国名列前茅。屈光手术在屈光不正矫正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主流的手术方式是以激光为主。近几年,我国屈光手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大幅提高,每年手术量约100万-150万例,致力于安全性、有效性、精准性和稳定性的目标,正朝着微创化、多元化、智能化、规范化方向发展,部分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权威学术期刊《柳月刀》(TheLancet)研究显示,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是目前被广泛认为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高的屈光不正矫正手术之一。国际著名屈光手术医生DanZ. Reinstein近日在专业期刊JRefract Surg发表题为“屈光手术被纳入对抗因未矫正屈光不正而导致的全球视力障碍的时代已经到
(通讯员彭茜)1月19日,南开大学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此次经学校自主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推荐,教育部综合认定并公示,全国共有201所学校被确定为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据悉,该项工作为教育部实施青少年急救教育行动计划的第一步。10月8日,教育部办公厅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21〕7号)精神,加强学校急救教育,保护青少年生命健康,为社会培养乐于施救、敢于施救、善于施救的人员,向全国发出了“开展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学校设备处大力支持下,我校由医学院牵头组织申报材料,成功获批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生命健康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前提。该项工作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为核心,以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为重点,以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为目标的重要举措。此次获批是教育部对南开大学应急教育工作基础和能力的认可。获批后,医学院将会同设备处、教务
天津本轮本土疫情发生以来,医学院始终关心留校师生,特别是处在管控区内各位同学的身体状况及生活需求。1月14日,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许萌与部分学生骨干到津南校区学生及教职工宿舍,看望了学院全体的留校师生员工,代表学院向大家送上了采购的生活物资,鼓励大家齐心协力,共抗疫情。本科生同学领取慰问物资在本科生宿舍,许萌了解了学生日常的生活情况、学习情况以及家乡目前的疫情情况,提醒大家要规律作息、增强锻炼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志愿服务工作中,展现医学院学子的风采。与研究生同学亲切交谈随后,许萌与天津市食品科学与健康重点实验室的各位研究生进行了亲切交流,叮嘱大家在日常的科研工作中一定注意劳逸结合,听从学校和导师的安排,在生活或其他方面如果有任何需求及时向实验室和学院进行反馈。隔离宿舍同学的慰问物资及手写卡片在看望隔离宿舍的几位同学时,虽然无法与同学们面对面进行交流,但是许萌将“携手抗疫,共渡难关,医学院为你加油!”的小卡片放入了给大家准备的物资袋中,力争让每位隔离的同学都能感受到学院师生与他们同在。慰问医学院保安师傅在慰问学院吴景、董璐两位老师时,两位老师均表示感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田报春)12月26日,南开大学人民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在人民医院E座举行年会。南开大学副校长、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王磊,天津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朱思伟出席并致辞。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员姜长涛、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和台湾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黄俊铭、深圳大学纳米光子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袁小聪作特邀报告。 王磊感谢人民医院对转化医学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他指出,加强与天津市人民医院等市属医疗机构的合作,着力发展医学学科,是南开大学面向国家需求,在新百年中加快推进“4211卓越南开行动计划”生医发展计划的重要战略部署。希望研究院的研究要发挥独特优势,“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充分利用人民医院的临床资源和南开大学的基础学科优势,从临床问题出发,做出有益于人民生命健康的成果。 朱思伟对转化医学研究院成立一年多以来,在科研项目立项、科研论文发表、人才招聘及聘任等多方面工作作汇报,并对2022年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研究院下一年度还需要继续创新机制,协调联动。探索学校、学院、医院及相关合作单位联动的医学研究创新发展模式,打造更为开放的创新平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科技创
(通讯员王艳凤张楠)12月22日,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升医学院青年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促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由校工会主办、医学院承办的南开大学医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在医学国际协同创新中心举行,校工会常务副主席李玉峰出席并致辞,医学院工会主席张艳主持会议。竞赛坚持广泛参与、公平竞赛和择优选择的宗旨,25名参赛选手来自医学院专任教师、各教学医院承担临床教学任务的教师,选手以三尺讲台为擂台,采取“无生授课”形式进行教学比拼,充分展现各自扎实的学科功底及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刘文教授、李玉峰教授、谭小月教授、杨卓教授、张京玲教授、常红教授、李登文教授7位专家从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语言与教态、教学特色、教学反思等方面对选手进行综合考评,并从授课选题、内容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互动等方面给予选手有针对性的点评。通过此次竞赛,各位选手获得了一个开拓视野、交流互鉴、向他人学习、同时反思审视自己教学过程的宝贵机会。据悉,本次比赛结果将作为推荐参加市级比赛的重要参考,下一步,南开大学医学院将继续努力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锤炼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和实际应用能力,推进医学院人
医学院举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验分享会 2021年12月8日下午,医学院邀请博士生导师漆智教授,在会议室第作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专题讲座。讲座由学院科研副院长杨爽教授主持,学院近两年入职的青年教师和引进人才以及2022年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员参加了讲座。 漆智教授结合自身基金申报及评审经验,分别从基金的方针与政策、基金的种类、项目的评审原则、申请书的撰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结合申请书实例,系统阐述了如何设计题目、如何撰写立项依据、如何凝练科学问题、如何优化研究方法等基金撰写中普遍的难点问题。 最后,杨爽教授对漆智教授的精彩讲解进行了总结,并对学院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要求申报人员尽早动手,认真撰写,反复修改,多次论证和完善,最终提交高质量的申请书,力争2022年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取得新突破。财务报销流程专题讲座 2021年12月8日下午3.00,医学院邀请院会计张珣老师,在思源堂207B教室作了有关财务报销流程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张艳老师主持,学院近两年入职的青年教师听取了讲座。 张珣老师结合自身多年财务工作经验,分析了南开财务报
2021年7月19日至7月28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响应当今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实践锻炼,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漆智教授作为指导教师,参与了南开大学医学院“调研医联体现状,聚焦新就医格局”暑期社会实活动。 2021年11月,经过学院推荐、材料评审等环节,漆智教授被评为2021年南开大学“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师生同行社会实践十佳指导教师。 2021年6月至2021年7月,带领实践队队员广泛搜集关于实践目标城市医联体建设发展情况的资料,与目标城市的卫健委、各级医疗机构等调研单位联络,确定最终调研时间,并负责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联络工作。指导实践队制定详细的实践行程安排,准备调研物资,购买车票,预定酒店,并建立实践队微信公众号以供后续宣传报道。 指导实践队修改完善立项申请书,协助做好立项答辩。最终实践队获得获得“校级示范队”称号。 2021年7月26日,随实践队前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调研,与医院公共事业发展部石柯灿科长、李琛老师、远程医学中心主管刘蕙中老师开展座谈,了解
(通讯员 王雅辉)为进一步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为学校对口帮扶县村提供精准医疗帮扶,12月2日,南开大学庄浪县韩店镇挂职干部联合南开大学医疗卫生志愿服务队“入户”东门村村民家中,通过网络连线,结合驻村干部和村医线下协助的方式,开展远程问诊,针对村民健康问题“对症下药”,宣传健康理念。 上午10时,帮扶队入户部分特困供养户、“两类户”和有留守老人的脱贫户,在村民家中连线南开大学医疗卫生志愿服务队成员、医学院2021级博士临床党支部党员王妍、周冠舟,分别针对高血压、冠心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患者进行线上问诊,给予科学用药指导和健康知识宣传,引导村民树立积极就医理念和定期复查意识。 19时,在帮扶队的入户指引下,南开大学医疗卫生志愿服务队成员、医学院2020级皮肤科博士研究生郭清清面向东门村部分边缘易致贫户和有留守儿童的脱贫户,就湿疹、白癜风等皮肤科疾病开展问诊服务与健康用药指导。“白癜风仅会引起皮肤色素脱失,不会有其他系统损害”,郭清清对疾病临床症状和进行耐心讲解,帮助村民缓解心理压力。 据悉,南开大学始终关注庄浪东门村医疗健康和公共卫生状况,此次健康服务活动,是在有效利
11月30日,天津市红十字救援队队长潘森在八里台校区医学院思源堂为医学院师生分享了“应急救护与防灾避险”。医学院副院长张艳出席并主持,学院师生和幼儿园保健医生参加了学习交流。讲座上,潘森队长结合多年救援经验阐释了应急救护的内涵,分享了他多年从事红十字急救培训和救援工作的感悟与心得。通过心肺复苏、烧烫伤、止血包扎等应急救护和洪水、泥石流、地震等防灾避险的工作实例,让师生在讲座中学到了应急救护的知识,掌握了遇到灾害时的防灾避险措施。在讲座结束后,潘森队长对大家关心的体外除颤仪使用、呼吸道异物处理、基本生命支持等问题进行了解答和交流。通过防灾避险与应急救护的宣传普及,让师生积累了急救安全相关知识,提升了安全意识及自救和救他能力,为构筑安全校园提供有力保障。潘森,天津市红十字应急救援救护服务中心主任。2008年作为志愿者参与了汶川救援,后组建了天津市红十字救援队,并担任该救援队队长。平时他和他的队员们活跃在各样的公益救援现场和应急救护培训中,多次获得天津市和国家奖励。2021年7月前往河南新乡卫辉参与水灾救援工作,被表彰为河南省防汛救灾优秀志愿者。
11月24日,校长曹雪涛在津南校区综合业务西楼报告厅为医学院师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医学院党委书记高海燕,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许萌出席,医学院师生180余人参加学习。课上,曹雪涛结合案例深刻阐释了科学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分享了他多年从事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的感悟与心得。 曹雪涛指出,创新引领发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将科技强国、人才队伍建设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百年的赶考路上,实现科技创新是根本任务。他首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谈了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与“人”的关系。他说,16世纪以来,全球先后形成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5个科学和人才中心,涌现出了哥白尼、伽利略、牛顿、波义耳、拉格朗日、拉普拉斯、爱因斯坦、霍夫曼、费米、冯・诺依曼等一大批卓越科学家。我们的祖先也曾因发明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而“引领世界”,这些发明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甚至对整个世界文明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划时代的伟大的科学家和他们所带来的重大科技进步,才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所以说,一个